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因巴米揚大佛而被公眾所知曉,但是由于當?shù)貥O不穩(wěn)定的局勢,在巴米揚大佛附近的美麗大湖——班達米爾湖,卻極少被阿富汗以外的人們所知。這一片湖泊之美,以致于使得阿富汗政府將湖區(qū)開辟為第一個國家公園。本文作者曾孤身一人喬裝成原住民哈扎拉族女子行走在巴米揚山谷里,親歷了哈扎拉人日常生活的平靜與友好,也見證了巴米揚山谷里曾經(jīng)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大自然所具有的神奇而巨大的治愈能力。
作為的巴米揚省省會,盛名之下的巴米揚街景遠不如喀布爾、馬扎里沙里夫等其他阿富汗大城市。這里只有一條主路,街道兩旁的建筑最高只有二層,沒有大商場,主路兩旁的門店就是城市的巴扎(集市)。巴米揚人通常每天只有4個小時的供電時間,街上的電線桿如同擺設。但比起阿富汗其他民族,哈扎拉人更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女童入學率更是遠超其他民族。一夫多妻制在哈扎拉人中也并不常見,女性也有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這也是這座被戰(zhàn)火洗禮的城市的希望所在。
聽說我想從喀布爾陸路去巴米揚地區(qū)時,我的阿富汗朋友迪巴搖著頭:“所有外國人,還有富裕些的阿富汗人都會聰明地選擇乘飛機。這一路上可是有幾處反政府武裝的檢查點呢。”她頓了頓,看著我又說,“不過巴米揚是哈扎拉人的聚集區(qū),你長著一張哈扎拉人的臉,如果裝成啞巴,要比那些西方人更容易掩飾自己的身份。”
同中國一樣,阿富汗也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這里42%的人口為普什圖族,多分布在阿富汗南部,他們說普什圖語,曾作為統(tǒng)治階級生活在這片土地長達數(shù)百年;北方的主要人口為塔吉克族(33%)、哈扎拉族(10%)(也有一些資料表示這一數(shù)字應為20%左右,認為官方隱藏了哈扎拉族的真實人口數(shù)量)、烏茲別克族(9%)、艾瑪克游牧民(4%)、土庫曼族(3%)等少數(shù)民族,他們除了會講自己民族的語言外,也會說達里語(一種波斯語方言,與普什圖語同為阿富汗的官方語言)。
在達里語中,哈扎拉意為“一千”(Hazr),有些哈扎拉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蒙古“千戶”統(tǒng)領的士兵,西征時由于某種原因留在此地繁衍生息。近代的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種猜想,至少三分之一哈扎拉男性的Y染色體中,都帶有一種蒙古人種獨有的基因。還有些人指出,巴米揚大佛的面部特征與哈扎拉人十分相像,沒準兒哈扎拉人是曾經(jīng)這里的佛教居民貴霜人的后裔。
阿富汗人都喜歡說:“你永遠看不出一個哈扎拉人的年齡。”的確,相對于境內(nèi)其他高鼻梁深眼窩的歐羅巴人種,哈扎拉人看上去總是比其他民族的同齡人年輕許多。哈扎拉人通常是外國人最先能分辨出的民族,很多人都是“東亞臉”,大臉盤,單眼皮(也有不少內(nèi)雙),眼熟得就像和你我同住一個小區(qū)的某位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