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收的季節(jié)。本該秋高氣爽的云南,此時卻陷在大范圍的陰雨天氣里。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者兔鄉(xiāng),雨滴敲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讓人焦慮。此前還是萬里無云的天空,就在“卜兜”(壯語意為:我們的父老或族長)算好日子定下收割日期后就下雨了。靜靜的河谷里,新碼起的谷垛濕漉漉地散落在田里,各家各戶的稻谷都收了,唯有小河邊那形似小鳥的稻田,在雨霧里誘惑著饑餓的麻雀。再不收,稻谷就會爛在田里。如果真的絕收,那是不祥的預兆。對河谷中的人們來說,他們祖祖輩輩的記憶里,這事從沒發(fā)生過。那片稻田里的稻谷是有神性的,它們專為山神栽種,而這山神主宰著河谷的五谷豐登。那是人與土地之間延續(xù)了千百年的對話。
者兔鄉(xiāng)那貝村地處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北部,它鮮為人知,卻是壯族的神圣之地。這里還采用傳統(tǒng)的耕種方式,人與土地、土地與種子,尚且維系著它們最初的聯(lián)系。每年神田收割的日子都是“卜兜”(壯語意思是我們的父老或族長)算好的。“卜兜”是河谷中11個村寨選出來主持祭祀山神的代表。每年春天,長者用雞蛋打卦占卜的方式把他們選出來,一年一換。
幾位“卜兜”聚在小木屋里吸著水煙筒等待著天晴,日子是他們定的,出了事村民多少要怪罪他們。“卜兜”是河谷中11個村寨選出來主持祭祀山神的代表。每年春天,長者用雞蛋打卦占卜的方式把他們選出來,一年一換,這是榮譽,更多是責任。在互聯(lián)網(wǎng)經濟已深入生活的時代,這情景多少有些魔幻:不論是玩微信、網(wǎng)游,還是去沿海打工看世界,都不妨礙他們掐指選吉日。這就是這個山谷有趣之處。在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的背后,是一部完整的人類稻作耕種史,春華秋實,四時祭祀,人與土地、土地與種子,尚且維系著它們最初的聯(lián)系。
者兔鄉(xiāng)九龍山保存著中國古老的糯稻文化
者兔鄉(xiāng)地處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北部,它鮮為人知,卻是壯族的神圣之地。雨霧里那塊小鳥形狀的稻田,壯語里稱作“那閧(音hòng)”,田里的稻谷叫“糇(音hóu)閧”。“閧”是皇、王者、最高權力或神圣的意思。如果用漢語描述,“那閧那丘”是天下最神圣的土地,糇閧是稻谷中神圣的種子。它們不是供人食用的,而是祭獻給護佑著天下所有稻田平安的神靈的。
這位神靈住在小河上游的九龍山上,那是廣南縣的最高峰,海拔1993米,森林茂密,大大小小12條溪流從山中發(fā)源,滋養(yǎng)著山下數(shù)萬畝農田。壯語稱九龍山“賽吉金閧吉旦”或簡稱“博吉金”,意思是“遍布黃金的大地之王,流淌著瀑布的群山之尊”。它主導風雨雷電,關照糧食的豐歉和人畜興衰。這讓九龍山成為百萬壯族的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