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大到十九大這五年,中國發(fā)生了偉大的歷史性變革。我們之所以用“偉大”這個詞來描述那些變革,不僅是因為那些變革十分深刻,對黨和國家的命運有著決定性的意義,而且因為實現它們的過程非常穩(wěn)健。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變革給今后的中國積蓄了能量,使十九大后的中國迎來新的飛躍成為可能,并且廣受期待。
到十八大之前,中國實現了持續(xù)的高速增長,但大量問題也在不斷積累中。實際上,世界不少國家經歷過階段性的經濟增長爆發(fā),但大都輸在了解決不好經濟增長伴生的嚴重問題上,導致高速發(fā)展被社會動蕩或者突然的停滯所取代,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成了“爛尾工程”,從此再無后勁。
中國這五年調整和理順的規(guī)模非常浩大,身處其中時,中國社會上不乏困惑和緊繃感。但是今天回頭一看,這個國家所實現的整理、蓄能如此清晰,我們很慶幸自己那樣走了,并且走過來了。
很多人當初的確沒有想到,腐敗能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被遏制住。還有社會公正,一直有流行的觀點認為,它是專門用來哄老百姓的口號,不可能成為整個國家認真嚴肅的價值訴求。另外經濟的粗放增長幾十年來一直如此,“蹲在垃圾堆上吃紅燒肉”,中國人好像就這命,而且不管在哪吃,能有肉吃就不錯了。
在不少人看來,中國的繁榮注定就是“很臟很亂很開心”的大雜院,即使出現粗放發(fā)展不可持續(xù)的警報,我們也可以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樂觀與從容。改變?萬一變錯了、失控了怎么辦!實際上,無論中國激進的還是保守的論戰(zhàn)者,對中國這五年發(fā)生的巨變當初都無法預見。
然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下決心發(fā)起了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回首時我們才理解了,這場改革其實超越了人們對傳統(tǒng)“經濟改革”或者“政治改革”的認識,它是中國在跑動當中戰(zhàn)略性姿態(tài)的重大調整和轉換。
全世界的改革大都是短跑,很多國家剛一起跑就扭了腰崴了腳。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的這五年把中國的改革從先人一步的成功短跑真正變成加注了后勁的長跑。如果短跑我們都能贏出距離,接下來的長跑必將無人能出中華之右。
這五年中國把人類歷史不曾記錄過相同力度的反腐敗,與以協調市場和政府關系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以法治建設為中心的社會建設同時推進,政治和理想的旗幟被進一步高高舉起,以人為本的原則滲透進國家事業(yè)的方方面面。說實話,這么大的變革量居然在五年內完成或者展開了,而且總體看它們進行得如此有序,黨的威望更高了,社會的凝聚力更強了,人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這樣的綜合態(tài)勢對高速發(fā)展的大國比什么都寶貴。
中國外交在這五年當中也有與過去不一樣的經歷,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很好把控了與世界磨合的過程,中國的戰(zhàn)略空間沒有因為崛起而出現撐破的危局,新的寬裕與中國力量增長同步擴展。在中國倡導和努力下,我們與其他大國共同遠離“修昔底德陷阱”的希望比大家掉入那個陷阱的風險增加得更快。
絕大多數中國人在過去五年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在衰退導致民粹政治風行全球的今天,這很難得。更可貴的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相信,十九大將開啟中國一個新的時代,持續(xù)的經濟中高速增長、人民更有質量的生活、更好的精神文明和更優(yōu)秀的社會治理將是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征。過去五年為那個時代的到來做了充分準備,那個時代不會與我們失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