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消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登錄日本,當地各大零售店以及便利店均可使用移動支付,但99%的使用者是赴日旅游和出差的內地人士以及內地留學生。
雖然比中國慢了一步,但是日本的移動支付企業(yè)正在謀求彎道超車。日本郵政儲蓄銀行近日宣布,將于2019年推出手機掃碼支付服務。
電子貨幣在日本普及不開,不是政府不給力,而是有太多障礙。首先是民眾對鈔票的偏執(zhí)信仰,其次是不斷加速的老齡化讓日本老人當道,難以接受新生事物。
據統計,在日本,現金仍然是民眾認為最方便的支付手段,現金支付的比例占所有支付的65%,是發(fā)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為了讓民眾走到哪里都能取到錢,日本各大銀行的ATM機網絡遍布整個日本。日本各銀行除了想在數量上取勝,還希望在ATM機服務性能上一爭高下,因此光是機器的維護成本就非常昂貴,每年需要花費約合1156億人民幣對ATM機進行維修和監(jiān)控。
但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無論如何,日本終須邁出這一步。
日本的無現金化結算率遠遠落后于中國和歐美國家。近日,日本三大銀行就統一二維碼的支付標準達成共識。統一標準后,利用二維碼支付時,只需在店鋪掃一下智能手機便可自動從銀行賬戶扣款。同時還呼吁地方銀行加入進來,共同推動二維碼支付在全日本的普及。這也將有助于提高銀行和零售店的運營效率。
日本計劃以虛擬貨幣為杠桿,撬動整個金融體系變革,借此建立一個無現金的全新國家支付系統。一旦日本金融機構下定決心快速推進升級版的移動支付系統,不僅能夠快速推動日本社會的無現金化,還能夠在虛擬貨幣運用上搶得先機,可能實現移動支付的逆襲。
值得思考的是,日本人對于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抵觸與抗拒,與社會先進還是落后無關,主要是受金錢觀念、消費習慣和重視隱私的影響。其實,移動支付在中國內地的迅速普及有其特定的社會因素與條件,其他地區(qū)很難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