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婷婷
“我們努力一分,孩子受益一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孤殘孩子的成長更美好,成為孩子們心中最美的‘小姨’。”張力是市社會福利院的一名兒科醫(yī)生,也是福利院孩子們的貼心“小姨”。
對于“小姨”這個新身份,張力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來龍去脈。有一次,張力在與學生部的孩子們聊天時,有個孩子問她:“我聽同學們有時喊‘舅舅、叔叔、姑姑、小姨’,我只知道家庭里有爸爸媽媽,那這些稱呼究竟是什么意思?”
面對孩子們的這些疑惑,已為人母的張力深深地感覺到自己必須做點什么,來彌補福利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親情缺位。在耐心地向孩子們解釋這些稱謂后,張力摟住孩子們說:“從現(xiàn)在起我就是你們的‘小姨’!”“當時孩子們樂著拍手大叫著‘我們也有小姨啦’,他們那種高興勁,我到現(xiàn)在也忘不了。”就這樣,這個稱呼被孩子們一喊就是八年。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這種溫暖,去年4月“小姨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了。張力說:“‘小姨工作室’類似一種模擬的家庭,其實天底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都渴望被關(guān)愛,渴望獲得家庭的溫暖。”團隊建立初期雖然只有8名工作人員,但全部都擁有相應(yīng)的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她們中有醫(yī)生、護士、康復師,有教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還有社工和志愿者。她們以全院孤殘兒童及腦癱智障患兒為重點關(guān)愛對象,植入家庭式養(yǎng)、教、撫、育理念,營造家的氛圍,全力幫助每一位兒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信念和健康心理。
有了“小姨”們的照顧,福利院里一些原本孤僻、敏感的孩子,感受到了健全家庭的溫暖,開始愿意與人交流了。“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每天早上查房時聽到孩子們‘小姨!小姨!’地喊我,看到孩子們甜甜的笑容,我的心也是暖暖的。”說到這里,張力笑得很溫柔。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shè),按照兜底線、織密網(wǎng)、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āng)統(tǒng)籌、權(quán)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xù)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為促進孤殘兒童健康成長,我們依托兒童福利機構(gòu)或救助管理機構(gòu),加強政策指導和技術(shù)支持。”市民政局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民政部門將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補齊短板、提升服務(wù)來解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事務(wù)工作機制,在民政工作中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織緊織密社會保障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