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楊澤田老人(右二)在為社區(qū)居民宣講。見習記者左謝攝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這段名言,被80歲老黨員楊澤田激情澎湃復述時,又一次震動了聽眾的心靈。
“活著,就該多干點有意義的事!”頭發(fā)花白的楊澤田老人,看上去很瘦弱,語言卻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這位有著48年黨齡的老人,退休回到社區(qū)后成立了“澤田心靈驛站”,主動擔當起社區(qū)理論政策義務宣講員,20余年風里來雨里去,用群眾的語言說事解惑,讓黨的科學理論春風化雨般地融入百姓生活。
發(fā)揮余熱,承擔責任,耕耘心靈,“滴灌養(yǎng)根”,做真理的傳播者、百姓的貼心人。楊澤田老人先后獲得全省勞動模范、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省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合肥市文明市民、合肥市關(guān)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等榮譽。日前,楊老又被中宣部授予“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稱號。
“向群眾宣傳一杯水,自己就要儲備一桶水。 ”——
“小口袋”裝著大智慧
破舊的桌椅、簡樸的沙發(fā)、老式的家電……楊澤田老人的家樸實無華,每個角落都透著上個世紀的生活氣息。房間挺擁擠,書柜、案頭、床邊放著近百個大大小小的檔案盒、資料袋,以及各類報刊雜志,壘起來幾人高,隨便拿起一份報刊或材料,上面都畫滿了標記、圈線。
“只有真知、真懂、真信、真講,才能感染群眾,讓他們樂意接受。 ”楊老笑呵呵地告訴記者。楊老每天忙碌得像個陀螺——翻閱報紙、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他還認真做筆記,看報紙時先一篇篇研讀,重要的地方用紅線標注,有時在文旁寫下研讀的體悟,需要保留的文章則剪下來,裝訂成冊,便于隨時取用。
楊老說:“作為一名基層宣講員,要時刻牢記:向群眾宣傳一杯水,自己就要儲備一桶水。 ”他見多識廣,知識面寬,被社區(qū)居民譽為“百事通”,可每次宣講前,都戴上厚厚的老花鏡認真讀、反復學,遇到不懂的地方,不顧年高體衰,徒步很遠向高校院所的相關(guān)教授、專家請教。
“社區(qū)群眾文化層次差別大,‘滿堂灌’不僅難理解,而且記不住,必須要用群眾的語言說群眾的事情。 ”楊老喜歡走街串戶,和街坊鄰里拉家常、聊心聲,及時捕捉和感知基層群眾的心聲,然后將理論政策結(jié)合社區(qū)實情,編成通俗易懂的各種順口溜、打油詩、小作品,印制成小冊子、小卡片、小折頁等“口袋書”,一邊講一邊送給社區(qū)居民閱讀。
對于社區(qū)里年歲高、學歷低的本地居民,籍貫天津的楊老甚至學習合肥方言來講解政策,便于居民接受、吸收。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創(chuàng)作的順口溜,生動易懂地將政策精神傳遞到各家各戶。 “我識字不多,可楊老的‘口袋書’一看就懂,我們都喜歡! ”包公街道一位老人這樣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楊澤田老人開展各類宣講報告、形勢政策報告、理論研究專題報告百余場次,自編各類宣講作品50多篇。
“教會孩子們知識,更要教做人的道理。 ”——
“小課堂”潤澤下一代
合肥市包河區(qū)由郊區(qū)演變而來,城鄉(xiāng)二元結(jié)構(gòu)明顯。在城市化的快節(jié)奏里,家長外出打工、外地人到合肥打工帶來的“留守兒童”和“流動候鳥”現(xiàn)象,成為備受關(guān)注的社會問題。
“孩子管得好,家庭才能幸福,社會才能發(fā)展得好。 ”看到社區(qū)這么多“留守兒童”,楊澤田急了。2004年,社區(qū)黨員認領(lǐng)公益崗位時,楊老說:“暑期,孩子們我來管! ”楊老積極建言獻策,尋求各級支持和幫助,創(chuàng)辦了青少年輔導中心、假期兒童輔導班義務學堂、家教大講堂等“小課堂”。這個被命名為“澤田心靈驛站”的“小課堂”,一辦就是11個年頭,成為了孩子們的“少年宮”和歡樂園地。
“楊老年事已高,可是備課筆記寫得一手好字,每次上課一絲不茍,這對孩子們是非常好的言傳身教。 ”包河社區(qū)學生家長張志龍告訴記者,他的孩子每年暑假都在這個“小課堂”上度過。楊老的“小課堂”招收對象主要是整個社區(qū)的小學生,也包括外面慕名而來的打工父母送來的孩子,他來者不拒,而且從不收費。
“不僅要教會孩子們知識,更要教做人的道理。”楊老認為。輔導除了學校里的文化科目,還有國學、與時俱進的主旋律教育,比如公民道德教育、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心靈美,無邪念,語言美,無臟言。行為美,做典范,環(huán)境美,建樂園……”這個由楊澤田創(chuàng)作的《新三字經(jīng)》,在“小課堂”學習過的孩子們都朗朗上口。結(ji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要求,按照《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形式和韻律,楊老自己創(chuàng)作、編輯教材,讓孩子們在品味文字之美、感受先賢人格魅力中傳唱美德。
自2004年至今,他相繼舉辦了9期暑假留守、流動兒童輔導班,吸引來了一批批社區(qū)志愿者,輔導小學生286人、家長220人,其中有16名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和留守兒童如今已順利考上大學。 “在路上遇到我,孩子會開心地喊我‘楊爺爺’,遠遠的就親熱地打招呼。 ”聊到這,楊澤田老人很自豪。
“人退休了,但是對社會的愛心和責任心不能‘退休’。 ”——
“小驛站”情暖百姓心
“眾人拾柴火焰高。 ”楊澤田老人年齡越來越大,逐漸意識到“一木不能成林”。在一次社區(qū)研討會上,他呼吁各位社區(qū)老人加入“澤田心靈驛站”來任課。社區(qū)詩書畫院的老人們加入了,“心靈驛站”增設了詩歌、書法、繪畫等課程,合工大幾位退休老教授也加入了,“心靈驛站”又增設科學等科目。 “澤田心靈驛站”,越辦越鮮活,越辦越有營養(yǎng)。
今年,楊澤田的老伴摔傷了,住院大半年仍未出院。一些家長們擔心“澤田心靈驛站”會停辦,楊老說:“驛站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社區(qū)有愛心、有責任心的老人們共同辦的,這個驛站一定會辦下去! ”
“社區(qū),是我們的家,需要一個共同的‘心靈驛站’。社區(qū)老人可以成為‘驛站’的一座座小‘火爐’,為社區(qū)繼續(xù)貢獻光和熱,也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實。 ”楊澤田老人說。
今年已經(jīng)八旬的楊澤田老人不但積極參加社區(qū)的各項工作,還與住在樓下的百歲老人高彩霞結(jié)成一對一的幫扶對象。楊澤田是高彩霞老人兒子袁武杰的車間領(lǐng)導,袁武杰患病去世了,他的臨終囑托是讓楊澤田照顧高奶奶。
“現(xiàn)在,高奶奶住在養(yǎng)老院,但她的低保金、百歲高齡補貼、房屋出租費都是楊老幫她領(lǐng)取。有時,我們說交給其他人吧,可楊老總說,‘我在一天,就要信守諾言’。 ”包河社區(qū)黨委書記陸榮萍告訴記者。
“人退休了,但是對社會的愛心和責任心不能‘退休’。”楊澤田老人說。在他的帶領(lǐng)下,一大批熱心公益、威望較高的老模范、老黨員、老教師活躍在社區(qū),自覺為社區(qū)分憂解難。陸榮萍告訴記者:“他們成為了社區(qū)居民‘鄰里守望’和志愿服務的重要‘生力軍’。 ”
“作為合肥市首批‘政策理論下社區(qū)’理論宣傳試點單位,包河區(qū)通過培育社區(qū)信息員、讀報員、咨詢員、宣傳員、助學員‘五大員’,建立起了一支支以楊澤田老人為代表的社區(qū)老人志愿者團隊,在社區(q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的真情無私付出,詮釋了一個個普通退休老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包河區(qū)委書記胡啟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