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wǎng)庫訊:桃?guī)X鄉(xiāng)牌坊村六沖組張磊在今年高考中以676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基礎(chǔ)醫(yī)學8年制專業(yè))錄取,喜訊傳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群眾備受鼓舞,更加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再次演繹了寒門出學子美好故事。
張磊,今年18歲,家住庫區(qū)一線村--金寨縣桃?guī)X鄉(xiāng)牌坊村。家中六口人,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妹妹和張磊。在牌坊村張磊和其他留守兒童一樣隨爺爺奶奶度過了小學、中學時代,中考以728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金寨一中。爺爺奶奶已經(jīng)年近7旬,父親張永興42歲,自幼體質(zhì)較差,身體瘦削,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妹妹還在上小學,需要有人照顧,母親被迫留在老家,照顧張磊和妹妹。由于母親文化水平低,在老家沒有固定的職業(yè),曾經(jīng)去過食堂當打雜人員,更多的時光在家務(wù)農(nóng),家庭收入遠遠不夠開支。奶奶在張磊出生那年就患上了糖尿病,要靠昂貴的藥物來維持生命。由于父親文化水平不高,一直在廠里當普通工人,工資收入很低,但家庭的重擔幾乎全部壓在父親一個人身上,這讓張磊一直十分揪心。
走進張磊家,這個普通農(nóng)家除了幾間房屋以外,屋里的生活用品都不齊全,但房間收拾的很干凈,最值錢的也就是兩臺電扇,張磊學習的課桌是用建筑木板支撐起來的,整整齊齊的堆放著書籍。雖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張磊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拼搏成就夢想。正是因為他有了這個信念,才有了發(fā)奮學習的強大力量,支撐他克服重重困難,更加激發(fā)了他對學科學知識的渴望。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一路走來,張磊學到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這一路的坎坷讓他懂得,“不管做什么事,在你咬緊牙關(guān)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臨界點,如果你能堅持下去,就會挺過臨界點,達到一種新的高度,不在害怕所面對的更大、更困難的挑戰(zhàn)。”今年暑假,為了籌集學費他跑到了上海,一是為了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二是能賺點上學的學費,在建筑工地上,火辣辣的太陽、沉重的鋼管和堆積如山的混凝土、垃圾雖然讓他很難受,但更讓他懂得了堅持的可貴,理性、堅持、有激情,這便是他領(lǐng)悟到的做事應(yīng)有的態(tài)度。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不能輕言放棄,因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人生不只是有此刻的淚水,還有追求和夢想。
張磊感慨地說:“這些年的求學經(jīng)歷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我覺得做人需要兩個字——本心。這是一個較為籠統(tǒng)的概念,它就好像是心中的一把標尺,可以明辯是非。本心來源于固有的規(guī)范,來源于理性的思維,來源于成長中的感悟,在我的本心中,有著很多的子概念,感恩便是其中一員。我感激在我困難時幫助過我的人,感激陪伴過我的人,感激教育過我的人。今天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我一個人而努力,是為了讓我的家人過上幸福生活,更是為了感恩那些為我提供避風港灣的人。”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高中生活的結(jié)束是大學生活的開始,迎接張磊的是人生嶄新的一頁,他將心懷故鄉(xiāng),心系親人,他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帶著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這個陽光男孩滿懷著激情,帶著微笑、帶著夢想將繼續(xù)前行。(劉霞)